康达信房地产管理咨询太原分公司
电 话:400-900-7321
Email:cmcre@cmcre.cn
网 址:www.cmcre.cn
这是小编在对话王石的现场记录,大家一起来看看,相互探讨研究。
【持续发展的动力何在?】
小编:有资料显示,在1995年以前上市的311家上市公司中,能够在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两项的综合排名上保持持续上升的只有3家,万科是其中之一。我们知道,上市公司的资质问题一直是困扰股民信心的头等大事,对此你怎么看?
王石:这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,在此之前,还没有人想到要问我这个问题。我对其数据的准确性无可置评,但许多与万科同期上市的公司,其业绩在下滑甚至已被ST或PT,这是事实,而万科却保持了持续的增长,且历年累计增幅远大于大多数上市公司。这里实际就提出了一个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。
在我国,很多新型企业在发展时期中的某一段时间里会有很“持续”的表现,你会看到很多意外的惊喜,无论是在创意、形象、营销上,它都会有很新的手法。但遗憾的是它们大多没有太久的持续性。在这些企业大做广告而引人注目的时候,人们对它的溢美之词不绝于耳,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五年、八年、十年以后,这些企业是不是还能够引起人们的关注就很难说了。实际上很多企业从迅速崛起,到繁荣、到具有知名度、到顶峰,再到最后开始往下走,其间的周期只有六年左右。我们看这几年在家电市场上叱咤风云的几家企业,都是行业排名第一、第二位的,突然年报就报亏损了,一亏就是几个亿,而这种现象多年来并不少见。
问题就出在成为第一之后
小编: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,我觉得要讨论企业如何保持可持续性发展这个问题,就更加显得意义非常。
王石:过去我们往往只停留在谈论一些营销手段、产品创新之类的问题上。当然,这些问题也都非常重要,但实际上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,我始终认为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核心才是最重要的,也就是说你的企业文化的核心目标是什么。比如说大,这是不是目标?我认为这不是目标。当然你说企业要形成竞争力,要在行业中占龙头地位,你不大不行。但对大的概念一定要有非常明确的认识。如果仅仅是为了大而大,结果往往适得其反。所以我们发现在一些行业中,企业真正出问题是在它排到第一位的时候,在行业中最大的时候,它发现自己的问题凸显出来了。
再比如说盈利,一般的观点是企业盈利应该追求最大化。企业要在市场上竞争肯定要具备盈利能力,没有盈利能力或者低于平均盈利能力,其融资的可能性就会受到局限性。但如果仅仅就是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,而忽视了公司的存在价值,即使你某段时间的盈利非常高,但你却忽略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,最终的结果可能就是在你盈利最多的时候正是你走下坡路的开始。
这里还涉及到的一个问题是:企业为谁而盈利?现在有很多的说法,有的说是为了股东,有的说是为了社会,有的说是为了自己。但实际上一个企业在社会上存在,应该是复合型、多重型的,如果仅仅是强调某一方面,恐怕它会存在问题。比如说:你是为了股东,当然股东就是希望利益最大化,所以很多上市公司每年拼命地送红股,其结果当然是股东非常开心,而这时股票价格自然也非常高。但我们会发现,凡是那些曾经有一段时间股价非常高、很受投资者追捧的企业,反而常常会显得后劲不足。
小编:的确,这两年股市大调整的时候,有很多股价上到50元、100多元的股票后来都哗哗地下来了。
王石:当然有的时候上市公司是为了员工,员工没有积极性你怎么来创造产品?怎么能为消费者提供最好的服务?但企业如果把为了员工强调过头的话,就会带来管理成本的上升。比如:我们常常看到媒体报道所谓百万年薪聘请职业经理人,我个人认为中国职业管理阶层的工作水平应该还没到那个程度。如果企业第一把手是百万、几百万的话,你的整个工资体系一定水涨船高,显然这个企业的管理成本就太高了。所以说,我们不能很片面地理解企业的经营文化和经营理念,这个核心一定是一个综合的概念。
小编:怎样理解这个“综合的概念”呢?
王石:一个企业要想生存下去并且生存得好,首先要选择一个产品,这是毫无疑问的,而这个产品一定要在行业站住脚,这个行业也一定要有持续的发展力,这是一个最基本的条件。接下来就要考虑如何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,这就意味着要非常清楚企业的存在价值,企业和政府的关系,和股东的关系,和员工的关系,和消费者的关系,只有均衡地发展这些关系,核心竞争力才能最终形成。如果一个企业只注重某一方面的发展,其核心竞争力自然无从谈起。比如:刚才我们所说的大,有人认为核心竞争力就是大。大,可能是你有核心竞争力的一个结果,但不能把大当成一个目标。
万科多元化的弯路
小编:现在看来万科在发展的过程中基本回避了这些问题。
王石:是的,也就是在很多企业强调为了做大的时候,强调一切为了最高利润,甚至强调职工个人收入这么一个层次上的时候,万科考虑的不仅仅是这些,而是在企业管理的核心理念方面、在其它方面,都有一个综合平衡的发展。但万科在发展前期同样也走过一条很长的弯路。
小编:一条弯路?走了弯路万科为什么还能成长得这么快?
王石:所以说我们今天再看万科的发展就很有意思。应该说万科在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上走了一条很长的弯路,它选了非常多的行业,做了非常多的产品,为各种的消费服务层次去服务,其结果我们慢慢发现它规模做不大。这个矛盾在上世纪80年代、90年代初期并没有显现出来,因为当时各个行业赚什么钱都比较容易。万科当时在深圳被誉为搞多元化的一个成功范例,做什么成什么,像金手指一样。但是就这样,我内心依然深深地意识到万科有一个最根本的问题没有解决,那就是:做什么?给谁做?这两个目标万科没有确定下来,资源自然就比较分散。那段时间我们在各个行业里摸索,直到1992年底我们才最后确定把住宅作为万科未来的产业来发展。
当时万科实际上可选择的余地很多,有很多行业我们都可以赚钱,比如:零售、机电、印刷,甚至还可以考虑电影、电视、娱乐,但最后我们选择了房地产。之所以作出如此选择,主要是出于两点考虑:第一点是这个行业还没有形成垄断,万科今天在这个行业发展以至形成核心竞争力,机会成本并不是很大。第二点就是这个行业非常有发展前途。
从今天的结果来看,万科的选择是正确的。但相比较同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大公司来讲,万科在这一点上的确是走了一条弯路。
不赚超过25%的利润
小编: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,万科到今天仍然是1995年以前上市的311家上市公司中排名持续上升的企业之一,我想这最终是与企业管理的核心理念有关。
王石:当然,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经营理念在其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。比如说:万科操守的那种在房地产市场价格非常高的情况下,不赚超额利润的做法。这不是一个行业选择的问题,这是一个经营理念问题。你是赚眼前投机的钱?还是从企业长远的发展角度来运作?在当时,全国搞房地产都非常疯狂,而万科却非常冷静地提出:超过25%的利润不赚。为什么?不要说在1992年的时候这句话不被人理解,即使到了今天,到了2003年,还是有很多人不能理解。
其实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这个道理非常简单:社会上各行各业都有一个相对固定的平均利润率。任何一个行业,只要它的利润率偏高,自然会有很多的资本进去,而这个过程中,从超额利润到平均利润过渡时,其风险是非常大的。如果你把握不了自己,你以超额利润为目标投入进去,市场一旦发生变化你就会遇到很大的麻烦。为什么万科在1993年到1997年间整个宏观调控当中能够顺利平稳过渡呢?现在看来和它在1992年执行的不做超额利润的策略有关系。
小编:而在宏观调控时期,由于房价纷纷下跌,那些追逐高额利润,在市场火爆时高价买地、高价融资的公司,在这时的市场变化中都遭受了很大的损失。
王石:当时很多地产公司都处于非常尴尬的地步,你卖不卖手里的房子?你卖,赔钱;你不卖,压在那里也赔钱。而万科恰好是假定社会是一个平均利润率的这样一个公司,在超额利润的时候它没有被市场所迷惑,仍然按照自己的战略来部署,所以市场一旦发生变化,不但对它没有负面的影响,相反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。就是在国家整个宏观调控当中,万科从一个一般的公司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房地产公司,实现了历史的飞跃。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,说这是因为万科产品定位准确?不是,说万科广告促销做的好?有这个因素,但最关键的我认为是万科把握了市场。
EDN未完待继,欢迎时刻关注本文更新!